



為緩解職工子女暑期“看護難”問題,中國電科各成員單位創新推出愛心托管服務。這個暑期,我們將科普教育融入日常看護,以妙趣橫生的科學實驗為核心,引導孩子們親手觸摸科學原理,見證知識在指尖“活”起來的神奇時刻。玩轉科學,不一樣的暑期托管班,播撒探索創新的種子,打造別樣科學假期!
探索遠古生物的奧秘
遠古時期的地球是怎樣的?恐龍是什么樣的?一場古生物博物館的沉浸式科普研學活動,讓14所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們一一揭開謎題。走進中國科學院南京古生物博物館,講解員的解說帶領孩子們穿越到遠古時代,講述著地球上億萬年前發生的故事。在達爾文實驗站,小朋友化身地質學家,用專業工具在放大鏡下發掘三葉蟲的秘密;博物館光影時刻,小朋友戴上3D眼鏡,體驗了一場奇趣的恐龍王火山之旅。
本期暑期托管班打造多元化的課程體系,是古生物知識的研學之旅,也是益智競技的探索之旅,更是健康快樂的運動之旅,吸引了260余名職工子女報名參加。
迷你小臺燈
“老師,為什么按下開關臺燈就會亮?”22所暑期托管班科普活動課上,孩子們認真提問,專心聽講。老師通過實驗生動講解著電路的原理。“電路就像一個水循環系統。電源就像水泵,提供能量讓水流動;導線就像水管,電流通過導線;用電器就像水輪機,水流轉動水輪機發電,電流通過用電器讓它工作,就讓燈泡發了光。開關就是水龍頭,可以控制水流的開和關。就這樣,當開關打開時,電流就能順利地流經導線,經過用電器,再回到電源,形成一個完整的循環。”
22所2025年暑期愛心托管班為期一個月,共計28名職工子女參加。通過學玩結合的課程安排,寓教于樂的教學形式,讓暑期無人看管的“神獸”們玩得開心、學得用心。
會動的“傳動貓頭鷹”
在會動的“傳動貓頭鷹”課堂上,23所暑期托管班的孩子們化身小小工程師,利用基礎而強大的機械原理,通過直觀觀察和動手操作,體驗皮帶如何巧妙“搭橋”于兩個輪子之間。當主動輪轉動,摩擦力如何神奇地“拉”動從動輪。這就是我們生活中自行車、洗衣機和工廠機器運轉的秘密。
23所第三屆愛心暑托班為期8周,共接收職工子女50余人。托管班將安全保障和溫馨托管放在首位,全方位守護職工子女身心健康。
小風扇大智慧
“為什么風扇可以自動搖頭?”36所暑期托管班科普課是對電風扇的工作原理拆解教學,小朋友提出的問題,都在老師的實驗中找到了答案。“搖頭風扇里有個搖頭結構,由減速齒輪、連桿和搖頭控制裝置組成。電動機帶動減速齒輪轉動,通過連桿把動力傳給搖頭結構,風扇就可以自動搖頭。”
本次科普課堂將生活現象轉化為生動的科學實驗,共吸引70名職工子女踴躍參與,特色創新的科普課程在孩子們心中悄然種下探索和創新的種子。
小機械爪大世界
“老師,為什么按下針管,爪子就能動起來?”在38所的暑期托管班液壓機械爪制作課上,孩子們的好奇心被點燃。“當壓縮空氣推動連桿結構,紙板制作的機械爪靈活開合,抽象的物理原理瞬間生動起來。就像我們打針筒推藥水一樣,空氣‘推’著連桿動啦!”老師用生活實例揭曉液壓的奧秘。孩子們專注拼接每一個部件,空間想象力在指尖悄然生長。
平衡的魔法、微觀世界的驚奇……暑期托管班變身為奇妙實驗室,這里沒有枯燥的習題,只有土豆塔的搖晃、機械爪的張合、西瓜蟲的蜷縮,鮮活的科學瞬間,為孩子們點燃科學夢想。
發現世界的奇妙
50所的暑托班科普課堂上,老師精心挑選的視頻內容讓孩子們目不暇接。“倒水成冰”視頻中,液體從容器倒出的瞬間凝結成晶瑩的冰晶,老師結合溫度變化圖通俗講解“超低溫下物質快速凝固”的原理。“無人機飛行原理”視頻,旋翼轉動帶動無人機升空、轉向,老師用“鳥兒扇動翅膀產生升力”作類比,講解旋翼轉速差異如何控制飛行方向。 孩子們主動思考不斷提問:“如果想讓‘倒水成冰’的冰晶更厚,該怎么做?”“無人機在山區飛行,哪些地理因素會影響信號?”
課程通過“觀看視頻+原理講解”的形式,吸引了15余名職工子女參與,讓孩子們在暑期開啟一場融合科學與地理的探索之旅。
神奇的光電
53所舉辦的“體驗營?光電家年華”活動,帶領56個職工家庭160余位“大朋友”和“小朋友”,參觀學習了激光的發展史、激光應用、相關實驗演示以及全息照相的光學原理、全息產品演示和趣味互動。通過知識性、趣味性、科學性的內容,近距離感受科學氛圍,開啟沉浸式體驗。引導孩子們更深層次了解光電事業,為孩子們種下科技強國的啟蒙種子。
孔明燈的奇妙之旅
“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位非常聰明的軍師,名叫諸葛亮……”電科太極艾嘉幼兒園舉辦的“孔明燈奇妙之旅”科普活動上,孩子們通過故事和科學實驗,探索著一千年前信息傳遞的奧秘。
在老師的悉心指導下,一盞盞縮小版、絕對安全的“孔明燈”模型從孩子們的手中緩緩升向天空。“看!我的燈飛起來啦!”在動手實踐中,孩子們直觀感受了熱空氣上升這一簡單卻神奇的科學原理。
人體導線
電科芯片多功能活動中心化作奇幻的科學劇場,北大物理學院師生為“芯未來”暑期托管班82名孩子設計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科學奇旅。孩子們化身“人體導線”手拉手傳遞電流“隔空點燈”,頂著“靜電爆炸頭”互相歡笑,此起彼伏的“哇”聲如跳動的音符奏響科學交響曲。這種將晦澀理論轉化為可觸摸、可互動的沉浸式體驗,讓科學理論變得生動鮮活。
2025年電科芯片“芯未來”暑期托管班預計服務150名職工子女,開設7類興趣課程,北大物理學院帶來12項趣味實驗,將高端科研資源轉化為童趣課堂,打造“科技+教育”托管新范式。
有趣的聲音
電科數字(32所)暑托夏令營第一課“有趣的聲音”開講了。課堂上,老師用扭扭棒教小朋友纏繞在食指上,制作出一條可愛靈動的小蛇。緊接著,老師讓小朋友在紙杯口剪出一個小口,紙杯倒放,于倒扣的紙杯上側擺放好小蛇,并對著小口喊叫,神奇的一幕出現了。紙杯上側的小蛇被震得動起來,沿著紙杯底部凸起的邊沿,轉起了圈圈。
小朋友們好奇地提問,“為什么小蛇會動?”老師不斷引導小朋友主動提問,直到引出“聲音由振動產生”這一原理。小朋友們通過生動的手工制作,直觀地感受到了聲音能產生振動,以及因為振動就產生了聲音的道理。
機器人來啦!
在一陣“哇塞”聲中,一段機器人的載歌載舞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。這是電科天奧、10所2025年“蒲公英”暑期訓練營的托管課堂。清華大學的賓果機器人搭載WRC世界機器人大賽專用程序,讓孩子們實際感受編程機器人課程的魅力。課堂上,老師講解了機器人的基本構造和編程原理,用積木式編程軟件演示如何讓機器人移動、發光、完成任務。孩子們分組合作,有的搭建機器人模型,有的在電腦上編寫程序。
本次活動共有120余名孩子參與,通過 “搭建 + 編程” 模式,培養了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與團隊協作能力,讓科技啟蒙更具實踐性。
電科國際暑期托管班也開展了機器人課程,“兩步完成機器人設計”科普課帶領孩子們走進機器人的奇妙世界。課堂上,老師生動講解了機器人的組成:機器人的“感覺器官”是傳感器,“運動器官”是執行器,“大腦”是處理器。而設計機器人只需兩步——硬件設計和軟件設計。孩子們通過具象聯想完成了對抽象概念的第一次 “解碼”。
本次活動有 15 位小朋友參與。課程通過拆解步驟、結合生活案例,將復雜知識簡化,有效激發了孩子們對科技的好奇心與探索欲。
產業基礎研究院2025年暑期愛心托管班開展了“什么是智能機器人”科普課。老師將機器人拆解為身體(機械結構)、眼睛(傳感器)、大腦(AI芯片)三大部件,深入淺出地講解了機器人的概念、功能以及構成。在講解機器人如何變得像人一樣“智能”的過程中,他引出了人工智能的概念。結合生活實際,老師向孩子們介紹了生活中常見的智能機器人,如春晚上亮相的扭秧歌機器人、掃地機器人、快遞配送機器人、電站巡檢機器人、農藥噴灑機器人等。
參與活動的30多名職工子女看著這些功能各異的機器人,不時發出陣陣驚嘆聲,對科技的神奇有了更直觀的感受。
非遺遇上潮流
華錄2025年職工子女暑期托管班帶領孩子們走進非遺的世界,通過實地感受青花瓷、敦煌鼓繪、紙扇、唐三彩、浮雕、宋錦珍珠畫等非遺文化,讓博物館里的標本,變為可參與的生活設計。孩子們在寓教于樂中體驗暑假的充實快樂。華錄將不斷優化提升托管服務質量,全力推進暑期托管班有序進行,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,讓職工們安心到崗,用心工作。